- 帖子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粮油检验名词解释】粮食、油料的类型、互混 
粮食籽粒的类型是指是指因粮食籽粒的粒色、粒质的不同而独具的形状和特点。 
互混是指主体粮食中混有异类、异色粮食的现象。 
类型及互混检验是为了保证粮食、油料的纯度,有利于食用、种用、储存、加工和经营管理。检验时须根据不同的要求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外形特征检验 
主要是根据各类粮食、油料国家标准中的分类要求,对其粒型、粒质、粒色等外形特征进行检验鉴别。 
1.籼稻、粳稻、糯稻互混检验 
取净稻谷10g,经脱壳、碾米后称量,按GB/T 1350-2009中有关的分类规定,检出混入的异类型粒,称取其质量。 
2.异色粒互混检验 
按GB/T 5494-2008的规定,称取试样的质量,在检验不完善粒的同时,按质量标准的规定拣出混有的异色粒,称取其质量。 
3.小麦粒色的鉴别 
不加挑选地取出小麦100粒完整粒,感官鉴别小麦粒色,按GB/T 1351-2008中红麦和白麦的规定,鉴别小麦粒色。 
4.异种粮粒互混检验 
按照表中规定制备试样并称量,捡出粮食中混有的异种粮粒称量。颗粒大小  | 粮食、油料名称  | 最低试样量/g  |  小粒  | 芝麻、小米、油菜籽等  | 50  |  中粒  | 稻谷、小麦、高粱、小豆等  | 250  |  大粒  | 大豆、玉米、豌豆等  | 500  |  特大粒  | 花生果、花生仁、桐籽等  | 1000  |   注:当互混的粮食颗粒大小差异较大时,可适当增加试样量。 
(二)角质、粉质检验 
在透射光卜观察粮粒,或将粮粒从中部横向切断观察断面,籽粒或断面中呈玻璃状透明 体和半透明体者为角质;呈粉状不透明体者为粉质。 
(三)糯稻和非糯稻的染色检验 
有些粮种有糯性和非糯性之分,这两种籽粒所含淀粉的种类是有区别的。淀粉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一般粮食的淀粉中,直链淀粉占20%~25%,支链淀粉占75%~80%,糯稻、糯玉米、糯高粱等糯性籽粒中几乎不含直链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在物理、 化学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别,通过对其结构的研究发现,淀粉分子卷曲成螺旋状,每六个葡萄糖 残基形成一个螺旋,恰好包容一个碘分子,形成淀粉-碘配合物;直链淀粉分子为直链状,而支链淀粉分子呈树枝状,它们空间结构的不同,表现在对碘的吸附作用不同,直链淀粉分子没有分支,聚合度大,与碘作用形成蓝色复合体;支链淀粉分子分支间聚合度较小,与碘作用一般形成紫红-红棕色复合体。由于淀粉与碘反应形成复合体的颜色与淀粉分子中螺旋数目有一定关系,不同品种籽粒所含淀粉的种类不同,所以鉴别糯性和非糯性籽粒可采用碘染色的方法。 
稻谷经砻谷、碾白后,制成符合国家标准三级(GB 1354一2009)大米样品,不加挑选地取出 200粒完整粒,用清水洗涤后,再用0.1%碘-乙醇溶液浸泡1min左右,然后用蒸馏水洗净,观察米粒着色情况。糯性米粒呈棕红色,非糯性米粒呈蓝色。拣出混有异类型的粒数。 
(四)籼稻谷粒型长宽比检验 
1.随机数取完整无损的精米(精度为国家标准三级)10粒,平放于测量板上,按照头对头、尾对尾,不重叠、不留隙的力式,紧靠直尺摆成一行,读出长度。双实验误差不超过 0.5mm,求其平均值即为精米长度。 
2.将测定过长度的10粒精米平放于测量板上,按照同一方向肩靠肩(即宽度方向)排 列,用直尺测量,读出宽度。双实验误差不超过0.3mm,求其平均值即为精米宽度。 
 
 |   
 
上一篇: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下一篇:粮油检验:小麦硬度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