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查看: 6290|回复: 0

[粮油检验名词解释] 粮油检验:黄粒米和裂纹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4 22: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粮油检验名词解释】黄粒米和裂纹粒
黄粒米是指与正常米粒相比呈明显黄色的颗粒。
黄粒米的形成主要是在收获季节,稻谷不能及时脱粒干燥,带穗堆垛,湿谷在通风不良情况下储藏,微生物繁殖,堆垛发热,稻谷受本身内源酶或微生物酶的作用使胚乳呈黄色。
稻谷在储藏、运输过程中,入仓水分高也是产生黄粒米的主要原因。稻米变黄后,营养价值降低,食用品质较差,严重的发芽率丧失,而且影响商品外观价值。此外,黄粒米粒面可溶性物质较正常米粒丰富,提供了霉菌生长繁殖所需营养源,在同等条件下,高水分黄粒米比正常稻米易受黄曲霉侵染,黄曲霉污染快,产毒过高。因此,在我国稻谷、大米质量标准中黄粒米限度为1.0%,优质稻谷质量标准中黄粒米限度为0.5%。
裂纹米是指糙米粒面出现裂纹的籽粒,俗称爆腰粒。
潮湿的稻谷在整晒或烘干时,或干燥的稻谷吸湿时,容易产生裂纹粒。产生裂纹粒的主要原因是稻谷的脆性比较大,在急剧干燥的情况下,谷壳和米粒表面的水分气化较快,而米粒内层水分移动速度较慢,随着干燥过程的急剧进行,米粒内、外层干燥程度差异越来越大,因而表层形成“硬结”,内层水分向外移动就更加困难,内层水蒸气就聚集起来。这样,由于内外层不均等的收缩和内层水汽压力的作用,米粒就会形成裂纹。稻谷烘干后,粮温高,突然受到低温强气流的冷却作用,米粒表层迅速收缩,同样也会引起米粒裂纹。裂纹粒既会影响出米率(增加碎米率),也将会影响成品的质量(使之外观欠佳,蒸煮性不良)。由于干燥方法和干燥条件是影响稻谷粒产生裂纹的重要因素,因此裂纹粒率是进行稻谷干燥时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是重要的检验项目。




上一篇:粮油检验:稻米垩白粒率、垩白度
下一篇:粮油检验:小麦粉加工精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